前女足门将赵丽娜的直播破防视频大家都看了吧?起因是有网友质疑赵丽娜近期总是直播带货,还接了不少商业代言,说出很多不中听的话,赵丽娜则是当场破防,哭诉女运动员很难赚钱,而且自己直播带货也是为了筹款来建球场。这次直播事件的是非对错我们暂时不予评述。不过赵丽娜有一点说的很对,那就是女足队员确实很难赚钱,甚至在整体育领域,女运动员再怎么努力,收入都很难达到男运动员的零头。

今天我们聊三个问题,女运动员的收入大概是什么水平?为什么不如男运动员?这种现状有可能改变吗?

以足球头部运动员为例,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23年女足运动员收入榜,美国球员亚历克斯摩根以710万美元排名第一,梅根拉皮诺以700万美元位居第二,排名第三的是西班牙球员利克西娅普特拉斯,年收入400万美元。听起来是不是很多,可要知道,这已经是当今世界收入最高的三名女足运动员了。再看看男足,同样是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23年的数据,C罗年收入2.75亿美元,梅西1.35亿美元,内马尔1.12亿美元,姆巴佩1.1亿美元,都是头部球星,女运动员的收入不及男运动员的一个零头。

再来看看平均收入水平,以英超为例,2023年英超女足平均年薪为4.7万英镑,大概43万元人民币左右,英超男足的平均周薪则是5.7万英镑。是的,你没听错,女足运动员一年的薪资收入还不如人家一周的多。
中超方面实行限薪令之前,所有男球员的平均年薪为743万元,更有些顶级球星动辄几千万、半个亿的离谱年薪。限薪令之后,本土男球员最高年薪不得超过500万元,而普通球员的年薪大概在20至50万元之间。女足方面此前有资料显示,女超球员的平均月薪在8000至15000之间。也有媒体爆料说女超球员的平均年薪已经超过美国大联盟,仅次于英超来到世界第二的水平。这两种说法都存在争议,国内的俱乐部也没有公开真实数据,所以没法佐证。
但是今年1月份足协公布了一份女超联赛限薪令,规定女足球员单赛季薪资不得高于120万元,不得低于6万元。曾经有过留洋经历的女球员里,王霜效力于路易斯维尔时期年薪80万元,张灵燕效力于热刺时期年薪50万元,沈梦雨在苏超凯尔特人的年薪大概是35万元。结合上文的限薪令来看,出国踢球可能真没留在国内赚的多。显然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女超联赛的收入确实达到了世界水平,但还是无法和男足相提并论。
女运动员的收入为什么不如男运动员?其中原因有很多,我们只聊一个最主要的那就是联赛影响力。运动员想要赚钱,大前提是该项目的商业联赛在赚钱。而无论是联赛自身的盈利能力,还是赞助商的补贴,哪怕是真的有大哥愿意用爱发电,这都要基于一个先决条件,就是联赛的影响力。以中超为例,2023年中超比赛的场均观众人数为19865人,女超联赛场均只有1840人,哪怕是英超女足,场均观众也只有5300人左右,而英超男足的场均观众人数为39440人。当一场比赛有几千人到场观看的时候,无论联赛本身还是赞助商、转播商都很难拿出太多的钱来给球员发工资。
目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职业联赛都是男子项目占据主导地位,这一现状也是很难改变的。我不是说女性不如男性,而是在很多竞技体育项目中,女性受限于先天条件,比如力量、速度、耐力,甚至体型都与男性有差距。联赛本身的经济水平和观赏性也很难追上男子项目。所以第三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,这种现状不太可能改变。
现在很多人应该理解了,为什么中国女排里约夺冠之后,郎平就迫不及待领着自己的队员们上各种综艺,接各种代言。即便是中国女排这种量级的团队,也很难只依靠基本工资活着。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本就更短,别看她们打球时一年能赚不少钱,很多人不到30岁就退役,接下来的几十年怎么办呢?确实啊,也有个别边缘球员赚到的钱连退役后看病都不够。郎平只是想让自己的队员们过得好一点,之后的生活有个保障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赵丽娜不管是筹建球场还是为自己赚钱,都没有做错什么。职业球员转行网红确实是个办法,但多年职业生涯培养出来的自尊心与好胜心,又让很多运动员无法接受网友们的尖锐言论。如果赵丽娜能像董路、徐亮那样啥都放得下,估计球场也早都建好了。